--

--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倚天屠龍記



“倚天切!”“屠龍斬!”——《食神》

“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一代宗師》

“劍出鞘 恩怨了 誰笑 任武林誰領風騷我卻 只為妳 折腰”—— 〈紅塵客棧〉(方文山詞)


******


用了長時間看完金庸“射雕”三部曲,其中《神雕俠侶》重看最多次,也是最喜歡的一部。最近閱畢的是這本《倚天屠龍記》,前後只看過兩遍,第一次看是中學時期,跟這次重看間隔了有整十六年之久,也即是楊過小龍女分散的時間(我這是高興什麼?)……

說真的,這次重看《倚天屠龍記》,其實跟第一次看沒兩樣,因為完全對其中情節忘光光,閱讀時亦沒產生似曾相識的感覺;更誇張的是,一直以為張無忌就是後來的太極宗師張三丰,結果在《神雕俠侶》看到末尾出場的張君寶,我還“有眼不識泰山”(應該是拜電影《太極張三丰》和《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所賜,主角都是李連杰,為此混淆)。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有說,“射雕”三部曲的三位主角,個性不盡相同,而他覺得最貼近真實、最平凡的,即是張無忌。“張無忌的一生總是受到別人影響,被環境所支配,無法解脫束縛……在愛情上,張無忌始終拖泥帶水,對於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這四個姑娘,到底愛哪個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也或許真是如此,我看《倚天屠龍記》時,很難把自己代入其中——不像之前看《神雕俠侶》那樣(意思是我屬於孤傲冷酷之人嗎?)。當然,作者在情節的推進上,手法是一流的,從小張無忌身中玄冥神掌,基本上命不久矣,卻讓他遇到蝶谷醫仙胡青牛,後醫術毒術都給他學到,再加上機緣巧合下獲得九陽真經、乾坤大挪移等超級內功武功秘笈;他從正派(恪守武當派張三丰的訓示,絕不加入魔教)輾轉成了明教教主,開始把他者眼中的魔教“轉正”,反而是那些名門正派多出不義之士;他統領以驅逐韃子為目的的江湖大教,卻不自盡愛上了蒙古郡主趙敏,惹起周遭非議……這種種所謂江湖上的恩怨情仇,以及角色之間的是非對立,恰好就是武俠小說最浪漫,也是最吸引讀者之處。

以己度人,設身處地,我也明白張無忌那種明明很想過個普通人的生活,卻成了一方大人物的無奈。這時,要不就扛起肩上重擔硬撐下去,要不就一走了之天下之亂與我無關。兩種抉擇,金庸讓張無忌自行決定,也才有整個故事後續的發展。

只不過,我嫌它“爛尾”。尤其周芷若無奈發下毒誓答應滅絕師太“忍辱負重”陷害張無忌,明明就是個可以心狠手辣的壞女孩,最後的性格轉變卻異常突兀。說到女生,周芷若和趙敏兩人雖都亦正亦邪,但我會更喜歡趙敏,看她殺人,殺壞人固然是好,若殺的是好人,總會自動替她找理由;反而周芷若,會覺得不寒而慄,尤其後來她習得九陰白骨爪,對戰武當二俠時的狠(也因為這場戰役她表現的狠,跟結尾時個性相差太大,才覺得處理得不好)。

所謂江湖,恩怨情仇是非對錯絕非一兩句話語即可解決;就像《一代宗師》說的,“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對的,站著,錯的,倒下。只有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然而,七情六慾乃人之常情,也是天下大亂之源。若要天下太平,以我負面之見,唯有人類滅絕。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糯爾摩斯



那是一個神奇的世界。

可要是你被《玩具總動員》(Toy Story)裡所描述的,那種一旦人類不留意,所有的非生物即活過來的幻想,或有著這“信以為真”的信念,那或許不算是非常神奇的世界……說那麼多廢話,只不過是想為這篇要分享的《糯爾摩斯》(Sherlock Gnomes)寫一段開場白。

沒錯,那是一個神奇的世界。神奇到在那花園裝飾小矮人的非生物世界裡,出現了個糯爾摩斯的大偵探(把英文原名Sherlock Holmes化作Sherlock Gnomes,不得不服編劇的創意)與華生,還有他們的死對頭莫里亞蒂。也可以說,柯南·道爾筆下的傳奇人物,化作可愛萌版的卡通,呈獻出別有一番韻味的視聽體驗。

故事敘述倫敦城市內,好幾家的花園裝飾小矮人連續失蹤,這勾起了大偵探糯爾摩斯的注意,於是夥同助手華生,一邊極力尋找線索搶救這些小矮人,一邊踏上莫里亞蒂佈下的重重陷阱;另一邊廂,小矮人糯米歐與朱麗葉因恰好在外而避開了遭綁架的命運,他倆於是也加入糯爾摩斯的偵探行列,協尋家人。兩組人在這場驚險無比的冒險中,重新領悟拍檔/夥伴的真正意義……


福爾摩斯與華生的拍檔關係,近幾年皆可在電影銀幕及電視熒幕上看見不斷突破、嘗新的詮釋,從一般的得力助手關係,到友達以上、戀人未滿的基情關係,都在在突破觀眾對他倆“情同手足”的曖昧之無上限揣度,以及接受程度。這《糯爾摩斯》,或許也是考量到卡通對小朋友為首要觀眾群的原因——另也因為最近Bromance的例子玩太多了,有點氾濫——編劇團隊“另闢蹊徑”——華生為教訓糯爾摩斯,冒用莫里亞蒂之名犯案——這創意讓我對這卡通多了幾分喜愛,與敬意。我喜歡他們的大膽嘗試,至少我內心就不曾懷疑華生會背叛福爾摩斯,這卡通成功把我對福爾摩斯與華生兩位最佳拍檔的根深蒂固情意結敲碎。

至於另一對主角糯米歐與朱麗葉,描繪的則是一般情侶過了熱戀期,開始為兩人將來的現實面考量而起衝突。一方嫌對方永遠長不大,另一方則覺得對方不夠愛自己。直至兩人面對真正威脅生命的危機,才發現對方肯為彼此犧牲多少,才了解彼此相愛的程度……這種老掉牙兼灑狗血的愛情故事,放在這卡通上,卻顯得恰到好處,不會太煽情,也不會太說教,純粹是為了劇情進展而置入。

總而言之,個人覺得,《糯爾摩斯》無論是在《福爾摩斯探案》歷史典故上的致敬與再創作(其中糯爾摩斯與莫里亞蒂雙雙從倫敦橋上跌下深淵的華麗場景,就是原著小說裡經典場景的“翻新”),以及為卡通中裝飾小矮人的特殊身體構造(瓷器)而特別設計的多場笑點,皆可一覽編劇團隊的無窮創意。這卡通,值得看。



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浮躁·族群·市場化——困局中的大學



“我讀書少,你別騙我。”——《精武門》

我以為,教育,是個人修養的根本。

二〇一六年年尾,大將在副社長林明志的“大力爭取”(又或說“一意孤行”死都要做)下,終決定製作這一套“馬來西亞教育大未來”系列套書,第一本《浮躁·族群·市場化——困局中的大學》如今終於付梓面市(全馬將於四月九日各大書店上架)。此冊中,特約主編潘永強邀請了十六位專精於政經文教領域的作者,針對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的“體制與生態”、“評鑒與素質”和“競爭與困境”三大主題,加上他本身撰寫的導論,收錄了共十八篇見解精闢、直搗核心、一針見血的分析文章,客觀說理且數據論證,伴以些微、不過分的情緒渲染,對有心關注此課題的讀者,絕對能收震撼之效。

我算是個不學無術的孩子。從小學、中學到大專,成績不是特好,也不會很差,就是不上不下,我也不為此而煩惱、沮喪或發憤圖強力爭上進,我就是貪圖那卡在中間不受他人關注、把存在感降至最低的自在;至於家人,父母也不會逼迫我一定要考上好成績,不會把我跟其他家孩子做比較——單單這點,我想我是幸運(甚至幸福)的——不喜歡的必修科目,到重要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無驚無險地“低空掠過”;喜歡的科目,就會全力以赴全心投入。

在這“特殊背景”下活到現在的我,雖偶爾從報章或網絡等獲悉這種關於國家教育不公政策或學子感覺不平等待遇的新聞,皆似乎於我無關,就像“過眼雲煙”,轉眼即忘。於是在製作這本書期間,除了得以透過一篇篇剖析本地高教情況的文章獲悉更多勁爆“內幕”,也從主編潘先生身上學了不少,尤其對這類稍一不慎即誤人子弟的嚴肅書種,內容把關更需加倍嚴謹。為此我從幾次的校對、對稿過程,都盡量仔細;書送印之後,還在想著是否有漏改、詞句不正確等錯誤,壓力山大。直至書印好,拿到手的那一刻,方卸下心頭大石。

只是,書印好也只是一個環節的結束,接下來還得為宣傳、行銷動作傷腦筋。這套書總投資超過二十五萬令吉,相信目前全國中文出版社,只有大將願意做。為此同事也笑說,三個月後我們不是風光體面,就是同時失業——這是背水一戰啊!

所以,為了保住我的飯碗,希望各位能鼎力支持。這“馬來西亞教育大未來”第一冊,外表看起來有點平凡(接下來第二本我們也會改進,邊做邊進步),但內容確對國家未來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一個國家的教育,要是繼續維持在如此低水準、不思進取不求進步的政策下,又要如何栽培國家未來的棟樑?國家未來主人翁沒法獲得應有水準的教育,國家未來,路在何方?

這本書,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人手必備的一本書。同時也是父母、學生,甚至全國國民人人該閱讀的書。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古墓奇兵



我雖是玩電玩成長的小孩,但《古墓奇兵》(Tomb Raider)盛行的那幾年(紅到好像除了好幾個續集,還有不同版本),完全無法勾引我的心。因為,太耗腦力了。

後來,那時還不很認識的女星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真人版電影,吸引我注意的是宣傳海報上女主角的豐滿上圍(說是忠於原著電玩),但也沒為此入電影院觀賞,等了兩年後續集《古墓奇兵:風起雲湧》(Lara Croft Tomb Raider: The Cradle of Life)下映後,才買來兩集的光碟觀賞,結果什麼印象都沒留下。況且風靡多少少男少女心的裘莉,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直至十五年後的今日,新版《古墓奇兵》電影再次登上大銀幕,我仍持著平常心入場,並沒抱任何希望,也幸好如此心態,感覺電影不過不失,跟前作一樣,是個讓我轉眼即忘的商業動作冒險片。

這是主角蘿拉·卡芙特成為日後人人皆知的女英雄的起源故事,敘述她自小失去雙親,成長過程中仍不忘探險家父親,機緣巧合下獲得一把神秘鑰匙,循著線索發現父親最後前往探險的,是座位於東瀛群島的某座神秘小島,她找到香港去,順利尋獲同樣是背負上一代瘋狂行徑遺留下來的後果而生活頹廢的船長陸仁,兩人於是踏上這趟驚險萬分的冒險旅程……


就是一種很電玩的直線故事劇情,往後的走向,也是一關一關有驚無險地闖,看著卡芙特在貨船上面對狂風巨濤;在神秘島上與壞人鬥智鬥狠;在古墓中過五關斬六將……沒有驚喜,不見得精彩。

這卡芙特的造型,跟之前的電影版最大差異是:上圍縮小了。這也是依據二〇一三年重啟電玩版的角色而設,對我來說,身材平均得更順眼。飾演卡芙特的艾莉西亞·薇坎德,相信為戲前型塑身材的培訓課程,吃了不少苦,方有電影中觀眾看見的完美曲線;至於另一“要角”(開關引號是必須的)陸仁(吳彥祖飾),對華人觀眾而言,單單名字就很有惡搞韻味,看他全片出場的戲份,名副其實。

整體來說,這新版《古墓奇兵》並沒有特別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包括戲裡大家為之趨之若鶩的古墓傳說……突然想起,就跟下映不久的澳洲電影,李冰冰主演的《謎巢》(Guardians of the Tomb)相似。就連女主角的服裝造型,也差不遠——啊,唯有鎖骨最是吸引我。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心中最佳迪士尼卡通——《阿拉丁》



常有初識的朋友,一知道我喜歡看電影,總會問“你喜歡看什麼類型的片?”

而我總會擔心一打開對方的話閘子,會沒完沒了的麻煩,於是答說我什麼片都看。

而懂我的人都知道,有兩種片我不看——一是YA(即年輕人)掛帥的反烏托邦末世電影(如《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移動迷宮·The Maze Runner》等那類型),另一類就是迪士尼最近總愛做的,把經典卡通真人化的片。

我不是沒看過就杯葛它,就是因為看過了,領教過了,才不敢恭維——那時是看《睡美人》(Sleeping Beauty)真人化的《黑魔女:沉睡魔咒》(Maleficent),看得我昏昏欲睡;後來再看把《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崩壞掉的《與森林共舞》,從此立下“毒誓”,再第三次去讓你把我童年美好回憶毀掉的話,就是我自作孽。是以,去年由艾瑪·華森主演的《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無論口碑多好,票房多讃,我依然無動於衷。


******


若一個小孩沒有卡通片陪伴,那是個多麼可憐的童年啊?我是幸運的,童年時期看過的迪士尼卡通,說多不多,説少亦不少,從2D的《美女與野獸》到《泰山》(Tarzan);3D的《玩具總動員》(Toy Story)到近期的《動物方城市》(Zootopia),雖說不是每一部都看,但看過的也難以計數。而至今我覺得最好看、最完美、最不可取代的,是《阿拉丁》(Aladdin)。

《阿拉丁》上映時,我七歲。當時在電影院看,有沒有字幕我忘了,對它的故事情節沒法完全了解,但迪士尼卡通就是要劇情簡單,畫師畫的角色要邪惡分明,這樣小孩觀眾就算有閱讀障礙、溝通障礙,也能輕易知曉銀幕裡哪個是英雄哪個是壞蛋,就算聽不懂英文也能替卡通自圓其說。所以,看著銀幕裡的阿拉丁偷了麵包給多位治安官追捕,邊唱歌邊逃命,好不容易甩掉準備咬下麵包時,看見附近有兩個小孩餓著肚子翻找著垃圾堆,遂把麵包讓給他們……這等英雄行徑、俠義精神,“突”的一聲敲入我心坎裡,久久無法自已。

後來茉莉公主離開皇宮“出巡”,與阿拉丁邂逅,壞蛋巫師賈方利誘阿拉丁前往神秘地帶取得神燈,萬能精靈登場,把阿拉丁變成王子前去取得茉莉公主的芳心,然後遭賈方識破,把阿拉丁打回原形並取得王位,囚禁了蘇丹和茉莉公主父女……阿拉丁為愛勇敢地挑戰獲得精靈力量的賈方,正邪對戰,最終邪不能勝正,阿拉丁從窮小子變成英雄角色,還抱得美人歸,兩人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

如今看起來仍非常勵志又簡單的劇情,創作者的才華可見一斑。而迪士尼卡通基本上和寶萊塢電影有個異常相似之處,那就是——唱歌。片中好幾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廿幾年後的現在,依然能隨口哼出歌詞,尤其〈A Whole New World〉,想起阿拉丁牽起茉莉公主的手邀她到魔毯上,帶她環遊世界的浪漫場景,那種感覺幾可媲美《鐵達尼號》(Titanic)中傑克大喊“我是世界之王!”的快意。

《阿拉丁》的叫好叫座,也延伸出後來的兩部續集——皆電視電影——《賈方復仇記》(The Return of Jafar)和《阿拉丁和大盜之王》(Aladdin and the King of Thieves),以及每集二十分鐘左右的卡通影集。這幾部延伸作品,我都有看過,唯不比第一集的“正宗”印象深刻。


******


如今,迪士尼雖然仍是卡通電影的翹楚,卻已不再是能夠坐穩龍頭的品牌。加上網絡盛行,觀眾都輕易挖到各國出品的卡通來看,其中不乏比迪士尼作品更好的;財大氣粗的迪士尼自然明白永續經營之道理,卡通真人化即是他們其中一種的策略,目的當然是吸引小時候看過“原著”卡通觀眾的同時,也“要”他們攜帶孩子、孫子前去觀賞——不止賺一個成人的錢,是逼一家人消費。

《阿拉丁》當然脫離不了被真人化的“宿命”,只是,威爾·史密斯飾演精靈,娜歐蜜·斯科特(《金剛戰士·Power Rangers》的粉紅戰士)飾演茉莉公主……無關卡司陣容,我還是避之為妙。

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閨蜜2



電影上映前,跑去挖第一集來看,看得蠻津津有味,只是結尾略嫌過於突兀、作弊,有“機械降神”解圍之嫌。於是《閨蜜2》,雖聽身邊友人說不值一看,仍執著地買票捧場。也不是為了什麼明星,不是為了陪伴友人(我可是孤身寡人去看這“小妞電影”,迎來一票女性觀眾的侧目),也不是沒有其他更值得期待的戲上映,純粹是……不為什麼。

劇情述說希汶(陳意涵飾)即將結婚,閨蜜Kimmy(薛凱琪飾)於是安排到越南進行單身之旅,順便去探已升格為導演、在當地拍戲的小美(這集人都沒出現)的班,但希汶竟邀請了Kimmy的死對頭嘉嵐(張鈞甯飾)和未婚夫的表妹同行……去到越南,眾女士在一奢華晚宴上喝得酩酊大醉,醒來後發現自己全裸地躺在沙灘上,晶晶也已不見蹤影,她們需要找回“斷片”前的記憶、晶晶的行藏之餘,還得躲避對她們窮追不捨的黑幫。

是否對這劇情熟口熟面?沒錯!就是《醉後大丈夫》(The Hangover),基本上《閨蜜2》就是明目張膽地“取材”自它,更邀來近年在銀幕多演喜劇的拳王泰森,放下威武身段,不顧形象地搞笑,飾演一個手無縛雞之力、圖有壯碩身軀的過氣拳王,還與張鈞甯來個“太陽的後裔”的異國戀情。


《閨蜜2》,一部像鬧劇多於喜劇的電影,導演黃真真畢竟不擅動作場景,好幾場動作戲都不到位,就連最終三妞與越南黑幫“決戰”之時,還以“出人意表”的方式糊弄過去(黑幫老大與愛妻耍花槍,陰差陽錯下造成這一切誤會)。至於全片以一襲“怪盜女蝶”的性感黑皮衣裝扮亮相的黑幫老大助手,雖有讓人興奮的外形,但身手不見非凡,令人“熱”不起來。

這用冒險(實則胡鬧)來推進劇情的故事,我就不再毒舌吐槽了。我想說的是戲裡三位女生之間的情感,尤其是Kimmy與嘉嵐這兩個死對頭,遇上險境時竟會奮不顧身地犧牲自己保護彼此,兩人之間的嫌隙也漸漸用坦誠、放下面子來填補,最終和好如初。現實中,女人之間是否真的可以有如此進展,老實說我不確定。記得看過的某篇文章裡,內有一句大意是:女性的某些面貌、心境,一個男人無論再如何觀察入微,是終其一生仍參悟不透的。同樣,男性的某些情意結,比如說“義氣”,女性也是難以揣摩、研究、理解的。所以看《閨蜜2》,我實有頗多“迷霧”、困擾,也就當做多一種對彼性情緒、情感變化的理解。畢竟俗語有曰:“女人是用來愛的,不是用來理解的。”

總而言之,《閨蜜2》給我的感覺,素質是比第一集差了不止一倍。尤其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希汶未婚夫喬立(首集由余文樂飾演),最後的婚禮中,也僅見一個替身的背影,連這點唯一能讓我給可憐分數的機會都錯過,我還能奢求什麼?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黑豹》——MCU又一角的版圖



邁入第十一個年頭的漫威電影宇宙(MCU),版圖不再局限於“電影圈”內了,還有電視劇集、關聯漫畫等;且角色繁多,除了名氣較響亮的如美國隊長、鋼鐵人、雷神索爾,也有一些不比超能力者弱的平民英雄。MCU這次在農曆賀歲檔期,向大眾介紹一個全新的角色黑豹,及其統治與世無爭、刻意隱藏的神秘帝國——瓦干達。

電影上映至今,網絡上已出現各式各樣各種角度切入的影評或說明,為此我也不再“添亂”,只藉用截至《黑豹》(Black Panther)的上映,來彙整一下個人對MCU至今的觀感。

回首二〇一七年,MCU的三部作品,《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蜘蛛人:返校日》(Spider-Man: Homecoming)、《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從適可而止的歡樂幽默淪為胡搞鬧劇,讓我感覺MCU電影的編劇團隊似有江郎才盡之慮(同年五套劇集的品質,除了《制裁者》尚能接受,其他的比電影更慘不忍睹)。或許漫威本身也有自知之明,這齣《黑豹》不再“亂來”,至少穩當地說故事,向觀眾呈現一個原始部落的“文化與素養”。

真的,這電影單單在瓦干達境內的描述,已經是似假還真的紀錄片。從瓦干達帝國的崛起,到五個部落以單挑的方式取得王位的儀式;五個部落的分佈及對瓦干達各司其職的責任,到汎合金(漫威宇宙裡一種虛構的金屬)的使用,皆讓人嘖嘖稱奇。


此外,為了“迎接”今年中上映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MCU版圖除了電影與劇集的“雙線平行”,電影系列也已劃分為“復仇者聯盟”的主線(包括美國隊長、鋼鐵人等寫實元素)及“外太空或奇幻世界”的副線(星際異攻隊、雷神索爾等科幻兼奇幻元素)兩條平行線,再讓他們交集,協力對抗襲擊地球的宇宙大魔王。這種循序漸進的規劃當然是好事,但也為此讓我對副線有點無感,總覺得沒法擊中核心,少了激情——又或許是十年來對超級英雄類型電影的審美疲勞。

日前聽到漫威放話,說明年的《復仇者聯盟4》會是這一波MCU故事的最後一部作品,之後會開啟新的故事。果真如此的話,雖有人會不捨,卻不失為一個沉澱後再重新出發的好機會。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紅海行動



這是衝著“林超賢”去看的電影。

個人覺得,《紅海行動》故事跟去年“夢幻般”的《戰狼2》非常相似,都把背景設定於中國在非洲國家的撤僑行動上,然後藉機“炫耀”海軍作戰能力,以及打造“中式英雄主義”。不同的是,《戰狼2》宣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紅海行動》則以團隊作戰為基礎;《戰狼2》把中國帝國主義抬高到讓我不禁搖頭的浮誇境界,《紅海行動》則是恰恰好的適可而止。

兩個月前看了一部我很喜歡的戰爭電影《12猛漢》(12 Strong),喜歡眾主角以少搏多的捨己情操,只不過他們仍有當地軍方的幫忙,還有空中的投彈手;相比起《12猛漢》,《紅海行動》中的蛟龍突擊隊的處境更險峻。這支八人小隊,接到護衛一群中國人的撤離任務,卻在路上碰到為了俘虜某關鍵人物而截擊他們的敵軍。捲入這場混戰的蛟龍隊,只得憑藉本身的戰鬥經驗及能力,以寡敵眾,死裡逃生之餘,還得完成撤離任務。

林超賢的動作片執導功力,有一定的口碑。從《證人》《線人》《逆戰》到《湄公河行動》;從近身肉搏、少人槍戰到戰爭場面,都能發現他越趨老練的功力。這部《紅海行動》,又是他對槍戰戲執導的突破。況且故事交待得清楚,每位角色的戲份雖被瓜分,型塑得略嫌不夠鮮明,但有一兩位角色的塑造突出,且有非常明顯的目的——吸引像我這類觀眾。


那是蛟龍隊的兩位狙擊手——顧順和李懂(李的職位是協助狙擊手的觀察手,但對我而言也跟狙擊手差不多)。戲的序幕,觀察手李懂為了避子彈,看著前上司羅星遭敵人槍擊受重傷,永無康復之日;新來取代羅星職位的顧順,有點狂傲,領導著羅星,兩人經歷過這次九死一生的任務,都在彼此身上學了更多,而羅星也有明顯的成長。我尤其喜歡其中一幕,編劇在敵軍“安插”了一個狙擊手,雙方狙擊手兩度對陣時,敵不動我不動、忍耐、靜心的狙擊手特質,在鏡頭中呈現出來,那種刺激感,給電影加分不少(這點《戰狼2》極度貧缺)。

《紅海行動》有非常多暴力、血腥場景,據說本地電檢局下了至少五刀,但在導演堅持重新配樂之下,刀過幾乎無痕。想起林超賢上一部電影《湄公河行動》,本地公映版我看得忍不住飆髒話,無非是那幾場必須要讓觀眾取得宣洩口功效的暴力場面,一下子刪掉,前後無法連接,這等於是“愛”到幾近高潮卻突然藉尿遁(抱歉我舉的形容詞有點粗俗)。《紅海行動》該是緊記“前車之鑒”,林導的這點堅持,值得讚賞。

總而言之,《紅海行動》我是極力推薦,雖然它是又一部財大氣粗的中國製作,但它把這筆投資發揮得淋漓盡致。



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國會的最後一哩路



“也許,很多人都曾有這個經歷。如何堅持下去,走完那最後一哩路,是充滿考驗的。別出走,我們一起走完這一代人的最後一哩路。好嗎?”

坦白說,我是個“政治冷感”的人。至今也只投過一次票,來臨的大選,會是第二次投票。上次會去登記為選民,也是因為大將出版社主辦的“動地吟”巡迴演出,混在一群幕前幕後工作團隊中,耳濡目染之下,才知道國民投票是多麼神聖的任務。

幾年之後的今天,有幸替王維興先生出版這本《國會的最後一哩路》,校對、編輯時看著內容,曾經的那種想要為國家出力的凜然之氣,又漸漸浮起。作者理性客觀地分析、評論議會的運作方式、國家施行的政策……看完這書,像我這種不了解政治的,也能夠大略知道議會運作的“遊戲規則”。

書中比較觸動我的是,輯六的〈關心自己〉那篇隨筆,其中有介紹蘇格拉底式的“關心自己”。“關心的對象就是自己,但是關心自己的目的卻是城邦。”這句好似悖論的話,讓我不斷思考,詢問自己,我平時對國家時事的冷感,是否是“不夠關心自己”?我這樣活著,應該嗎?

大將前年出版的《馬來西亞大崩壞》、去年出版的《馬來西亞經濟慘後憂鬱症》,我編輯時整個人陷入一片低潮、抑鬱中,只覺這國家再也沒救;但這本《國會的最後一哩路》,至少讓我對馬來西亞的未來,抱有一絲希望。前提是,我們要盡一個國民的責任,有義務去投票,而且,不·投·廢·票。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棟篤特工



今年首星期的賀歲檔,各大電影院打著八部必看的片單,我寧可相信自己的眼光,選了三套——《捉妖記2》《黑豹》(Black Panther),和今天要分享的《棟篤特工》。不知從何時起,賀歲片開始走樣,越是賣座越難看,今年亦如是。除掉只是剛好在農曆賀歲檔期上映的超級英雄片《黑豹》,最賣座的就是打著梁朝偉名氣的《捉妖記2》,劇本天生有瑕疵故事一段段剪輯粗糙生澀,媽的(逼我飆髒話)要是CGI做出來在那裡跳舞耍萌的虛擬妖怪就可以滿足一票觀眾,可想而知現在人的質素可以好到哪裡去。

反而身邊人一致給予負評的《棟篤特工》,我就覺得尚可一看。會選它,主要是主演黃子華過去無論是電影或電視劇,雖然結局的發展方向會比較小眾(意即較少人能接受),但仍會維持一定的質素。看完《棟篤特工》,感覺亦然,雖不見好看到沒有人有,卻有它要帶出的社會訊息。

故事敘述十年前特工陳好仁(黃子華飾)為拯救地球和平,偷得女警余香(佘詩曼飾)的心,兩人婚宴上最後時刻,陳終於從余之長輩手中盜取足以毀滅地球的機關,遂悔婚(“世界一日不和平,我很難兒女私情”——這句對白經典!)。而這一決定,激勵了余從小小女警不斷晉升為保安局局長,也在工作上處處針對他;陳則鬱鬱不得志了十年,頹廢到還得犧牲肉體來償還房租……直至最近幾宗發生的名人失態事件,余對此連環案件手足無措,唯有找陳來協助調查,陳終迎來大展拳腳之日,並發現此案與宅男圈子有關,於是跟助手混入其中,誓要揭開真相。

要說好笑,《棟篤特工》確實難笑。它的笑點,品味極低俗(堪比王晶作品),你能想像一部打著適合闔家觀賞的賀歲電影,內含一堆日本色情文化的梗嗎?還請來“暗黑林志玲”波多野結衣客串,讓四個嫌疑犯進入“矩陣”中對她意淫;陳賣肉抵房租的場景,雖只用呻吟聲帶過,確也令人臉紅心跳。只能說,《棟篤特工》不該打著“賀歲電影·闔府統請”的招牌,結果只有滿足了男性觀眾。


不過,《棟篤特工》的故事,確實直接擊中當今社會一些非常態的生活形式。宅男對女神的崇拜、網絡及毒品的濫用、物化女性等,都是越趨混亂的現實、越發扭曲的人性下,“轉變”而來的副產品。問題是,大多人早習以為常,甚至深陷其中,成為一份子,過著這類因寂寞而出賣靈魂的活死人生活。當然,我也沒資格說他們不是,畢竟每人都不該以自己的標準衡量他人,不是嗎?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就是《棟篤特工》中客串的演員,多不勝數,替電影加分不少。除了波多野結衣,其他屈指數來的即有楊千嬅、鄭秀文、鄭中基、張智霖、許紹雄、林雪等,其中楊千嬅飾演回《新紮師妹》中著名的方麗娟角色,歷時讓我回憶起這部經典;當年那種地道港味的港產片,業已不再。許紹雄的角色“羅傑·摸嘢”,實是向〇〇七羅傑·摩爾致敬(宣傳海報的致敬成分已經表露無遺),只是少了一分倜儻,多了一分色樣,“摸嘢摸嘢”,襲胸而來。

總的來說,《棟篤特工》的故事不見得前呼後應前後連貫,尤其以推理故事的標準來看,它百分之百不合格。但,因有更貼近現實社會的描寫,為此我覺得,《棟篤特工》是繼二〇一〇年《72家租客》以來,最好看的……賀歲檔期華語電影。